新闻动态

杜甫七律《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》读记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6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84

杜甫七律《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》读记

(小河西)

此诗作于开元后期“吴越游”期间。张氏:有说为张叔明(曾与李白隐于徂徕山);有说为张叔卿(杜甫《杂述》中提及);有说为张彪(杜甫有赠诗);也有说为张玠(中唐名臣张建封之父张玠,杜甫晚年诗作中称之为“故人”)。均无确据。

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(杜甫)

春山无伴独相求,伐木丁丁山更幽。涧道余寒历冰雪,石门斜日到林丘。

不贪夜识金银气,远害朝看麋鹿游。乘兴杳然迷出处,对君疑是泛虚舟。

【注释】伐木丁丁(zhēng):《伐木》(诗经):“伐木丁丁,鸟鸣嘤嘤。”传:“丁丁,伐木声也。”《伐木》由伐木兴起,写友情可贵。山更幽:《入若邪溪》(梁-王籍):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。”

涧道:山涧道路。《奉和往虎窟山寺》(梁-王台卿):“飞梁通涧道,架宇接山基。”

石门:瑕丘城东泗河上有个石坝,唐时叫石门或石床。【李白有诗《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》。晚唐吴融诗《题兖州泗河中石床》有题注:“李白、杜甫皆此饮咏。”】但此石门附近无山。于“涧道”、“春山”不合。平阴有石门和石门山。【《春秋》隐公三年:“齐侯、郑伯盟于石门。”《平阴县志》卷1山川: “石门在县西南三十里,为赴东阿大道。巅有石门,通往来。薄暮时,日色返照,赤霞从洞中透射,如长虹。”】曲阜也有石门山和称为石门的鲁城门。【《论语-宪问》:“子路宿于石门。”《太平寰宇记》古鲁城“次南第二门名曰石门”。】此诗中石门具体位置不详。

林丘:树木与土丘;指隐居地。《兰亭》(晋-谢安):“伊昔先子,有怀春游,契兹言执,寄傲林丘。”《西陵遇风献康乐》(南朝宋-谢惠连):“零雨润坟泽,落雪洒林丘。”

金银气:古人认为,如地下藏有金银珍宝,地上则有气象显现,高人可夜识之。《史记-天官书》:“大水处,败军场,破国之虚,下有积钱,金宝之上,皆有气,不可不察。”《说郛》卷六十《地镜图》:“凡观金玉宝剑铜铁,皆以辛之日,待雨止,明日平旦,亦黄昏夜半观之,所见光白者玉也,赤者金,黄者铜,黑者铁。”《南史-隐逸传》:“孔祐,南朝宋、齐时人,孔道徽父。隐居四明山,尝见山谷中有数百斛钱,视之如瓦砾。”

远害:远离祸害;远离害心。麋鹿游:常指隐居山林,和大自然融为一体。《金楼子-兴王》(梁-萧绎):“夷雍之子名伯夷、叔齐,不食周粟,饿于首阳,依麋鹿以为群。”《广绝交论》(梁-刘峻):“是以耿介之士,疾其若斯,裂裳裹足,弃之长骛。独立高山之顶,欢与麋鹿同群。”

乘兴:典“雪夜访戴”。《世说新语-任诞》(南朝宋-刘义庆):王徽之“居山阴,夜大雪……忽忆戴安道。时戴在剡,即便夜乘小船就之,经宿方至,造门不前而返。人问其故,王曰:'吾本乘兴而行,兴尽而返,何必见戴!’”杳然:幽深、幽寂。《己酉岁九月九日》(东晋-陶潜):“清气澄余滓,杳然天界高。”《水经注-庐江水》:“庐山上有三石梁,长数十丈,广不盈尺,杳然无底。”迷出处:暗示隐居环境如同桃花源。《桃花源记》(东晋-陶渊明):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,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”

虚舟:无人驾御之舟;喻毫无心机之人。《庄子-山木》:“方舟而济于河,有虚船来触舟,虽有惼(biǎn)心之人不怒。”(方舟,两船相并。)《述身赋》(北魏-李谐):“独浩然而任己,同虚舟之不系。”

【大意】春日独自进山拜访张氏,路上“伐木丁丁鸟鸣嘤嘤”山涧清幽。历经残余寒气和冻雪的山涧小道,看见石门日斜时才到达张氏隐居的山丘。并非贪心夜里来看金银气。没有害心,早上可看麋鹿游。乘兴而来,似在幽寂的桃花源中迷失出处;面对您,仿佛面对随意漂游的无人之舟。

【诗意串述】这首七律写初春首游张氏隐居。前二联写拜访隐居。独自在春山行走。听到伐木声音想到诗经的《伐木》。《伐木》以鸟与鸟相求比人和人相友。而此时俺也是访友,听到的也是“伐木丁丁,鸟鸣嘤嘤”。伐木声交织着鸟鸣声,确实“山更幽”。初春季节,踩踏着山涧小道的残雪,太阳西斜才到达。三联写拜访隐居理由。不是贪心,晚上来看金银气。远离害心,早上可以看麋鹿游。末联多典合用,写拜访隐居感受。一写感觉这儿如桃花源;二写自己乘兴如王徽之雪夜访戴;三写张氏的飘逸自然。面对您好像面对无人驾驭随意漂流的小舟。隐居是一个有“金银气”、有“麋鹿游”的桃花源。张氏如同一个无人驾驭随意漂流的虚舟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刘宝和、薛瑞祥《杜甫《题张氏隐居》“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”新解》《河南财经学院学报》1991(02)

郑修平《石门山别考》《天府新论》1986(03)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相关资讯